【光明日报】中山一院集结10余学科“最强大脑” 合力救治武汉危重症患者

2020-02-23

2月21日晚7时,大屏幕前方,一场广州与武汉两地的多学科会诊正在进行。中山一院10多个专科的专家团队通过视频连线,为武汉疫区重症患者“把脉问诊”。

此次针对武汉前线危重症患者病例开展的全院多学科会诊,中山一院集合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医学部、体外循环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放射诊断科、营养科等10多个专科的专家,其中谢灿茂、郭禹标、吴健锋等多位专家是参加过抗击非典的老将。

中山一院派出三批150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前线,包括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管向东教授,中华护理学会呼吸护理专业委员会主委成守珍主任护理师等多名全国知名专家,中山一院医疗队接管了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一个病区,与广东医疗队接管了汉口医院两个病区,负责70多张床位重症患者的救治。

中山一院副院长陈旻湖教授介绍,中山一院建立了重症患者MDT协作模式,组建了一支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等10多个学科的专家队伍,负责指导病例会诊、临床救治工作,并对医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重症患者在高级生命支持单元中接受治疗

“让危重症患者活下来”成了医疗队的共识。队员们因地制宜,迅速行动搭建“高级生命支持单元”。医疗队队长朱庆棠教授与协和医院临时指挥部进行协调沟通,副队长罗益锋副主任医师调配医疗人力安排,重症一科刘勇军副主任准备相关设备、技术、药物,并联系院本部重症医学科和抗疫特战队的同事,大家共同为前线筹备高级病房出主意,护理部成守珍主任着手调整护理人员,将有ICU经验的护士调整到高级病房,肾内科郑勋华医生负责血液滤过设备搭建。    很快,高级生命支持单元便运作起来了,迅速开展了包括有创呼吸机支持(气管插管)、血液滤过以及俯卧位通气等多项技术,救治了多位危重症患者。

医疗队开展有创呼吸机支持技术

近日,正在救治的一名危重症患者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高流量吸氧、无创呼吸机给氧均失效,患者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朱庆棠、罗益锋、成守珍等专家当机立断:“上有创呼吸机!”患者接上有创呼吸机,血氧饱和度马上上来了。

2月15日,肾内科郑勋华教授指导团队,首次在呼吸危重症病房开展床旁新冠肺炎患者进行血液滤过技术(CRRT),该项技术可过滤危重患者的炎症因子,为患者搭起新的“生命通道”。

2月16日晚,一位重症患者病情突然恶化,正在生命垂危之际,罗益锋、胡春林、杨璐等专家立即指导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经过半小时治疗,患者血氧饱和度上升至100%,从死神手里被救了回来。(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春燕)


报道链接:

http://share.cloud.gmw.cn/yunmei-share/?shareTitle=%E4%B8%AD%E5%B1%B1%E4%B8%80%E9%99%A2%E9%9B%86%E7%BB%9310%E4%BD%99%E5%AD%A6%E7%A7%91%E2%80%9C%E6%9C%80%E5%BC%BA%E5%A4%A7%E8%84%91%E2%80%9D%20%20%E5%90%88%E5%8A%9B%E6%95%91%E6%B2%BB%E6%AD%A6%E6%B1%89%E5%8D%B1%E9%87%8D%E7%97%87%E6%82%A3%E8%80%85&shareImg=https://s.cloud.gmw.cn/2016/json/upload/resources/image/2016/12/13/6100070.png&shareDes=&sourceUrl=http://s.cloud.gmw.cn/gmrb/c/2020-02-22/1368465.shtml&articleId=1368465&token=7020a0fbff80804fab480ca4b60b2da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2020-02-22